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军说道,宣纸是采用安徽省泾县境内及周边地区的沙田稻草和青檀皮,不掺杂其他原材料,并利用泾县独有的山泉水,按照传统工艺,经过特殊的传统工艺配方,在严密的技术监控下,在安徽省泾县内以传统工艺生产的,具有润墨和耐久等独特性能,供书画、裱拓、水印等用途的高级艺术用纸。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宣纸有着四大特点:一是原料独特。只有泾县及周边地区的檀皮、稻草可用,水质要求高,地域特色明显,是典型的地理标志产品。二是工艺传统。原材料需经多次反复加工,经日晒雨淋自然漂白,历时约三年。三是纸寿千年。因原材料独特,加工制作过程不损伤纤维,宣纸有“千年寿纸”之誉,长期保存不腐不蛀,是书画创作、典籍印刷的最佳载体。四是墨润万变。宣纸因其独特原料及加工制作方法,自诞生以来即为书画艺术服务,经艺术家妙笔,在一张洁白的宣纸上,可以“墨分五色”,可以体现中国书画艺术的“妙味”。

经过多年的发展,宣纸的种类也变的多种多样。按规格分类,可分为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等多种;按厚薄分类,可分为扎花、绵连、单宣、重单、夹宣、二层、多层等;按纸纹分类,可分为单丝路、双丝路、罗纹、龟纹、特制等;按纸面洇墨程度分类可分为生宣、半熟宣、熟宣。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以之行泼墨法、积墨法,能收水晕墨、达到水走墨留之艺术效果,写意山水多用它。生宣作画追求的便是这种“多变”的墨趣,落笔即定,水墨渗沁迅速,非熟练者不易掌握,也正是这种神奇的多变性,吸引了自古至今无数的名人巨匠在追求墨韵、变化的方面付诸了不懈的探索,至今未间断。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绘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其缺点是久藏会出现“漏矾”或脆裂。熟宣可再加工,珊瑚、云母笺、冷金、洒金、蜡生金花罗纹、桃红虎皮等皆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纸。生宣则吸水力强。用淡墨水写时,墨水容易渗入,化开。用浓墨水写则相对容易。故创作书画时,需要掌握好墨的浓淡程度,方可得心应手。因此每一位艺术家来到我们宣纸厂来,我都会建议他们去试一试我们纸,寻找出一款适合自己画风的产品。
宣纸的选料和其原产地泾县的地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宣纸的主要原料为青檀树,因青檀树是泾县当地主要的树种之一,故青檀树皮便成为了宣纸的主要原料。主要辅料为稻草,初期制造宣纸时所用原料并无稻草,后在皮料加工过程中,以稻草填衬堆脚,发现其亦能成为洁白的纸浆,以后稻草亦就成了宣纸的主要原料之一。而稻草中以泾县优质沙田长秆籼稻草为最佳,这是因为此稻草比一般的稻草纤维性强、不易腐烂、容易自然漂白,所以自古便有这样的说法:“宁要泾县的草,不要铜陵的皮”。经过浸泡、灰掩、蒸煮、漂白、制浆、水捞、加胶、贴洪等十八道工序,历经三年方可制成。在制浆过程中,还要在纸浆里加入杨桃藤汁。因为在其中含有胶质,可使浆液更为均匀,捞出的湿纸便于叠放,提高出纸率,于是杨桃藤也成为了不可缺少辅料。宣纸的制造过程并不复杂,只要用心做也是能够做好的,但是别的地方的手工纸没有我们泾县的好,其主要原因就是原材料没有我们泾县优质。
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谢宗君在讲座结束后表示,2011年3月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抢救性挖掘整理研究”课题组先后在泾县召开了学术研讨会和开题报告会。由此可见宣纸的传统制作技艺是多么的重要。宣纸除了题诗作画外,还是书写外交照会、保存高级档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纸。我国流传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书画墨迹,大都用宣纸保存,依然如初。宣纸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十九世纪在巴拿马国际纸张比赛会上获得金牌。我们这些画家应该对宣纸心怀感恩,他把我们的生命加宽了,拉长了,让我们的艺术随着宣纸的生命流传下去。
讲座结束后,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军与参会的艺术家还进行了用纸的交流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