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天举行的还有“寥寥长风——钟增亚中国画作品展”学术研讨会,观众不但能通过此次展览欣赏到艺术家钟增亚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亦能通过展览和研究重新审视和定位钟增亚在时代浪潮中的艺术史意义。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如是评论道:“钟增亚主张‘艺术既不能重复别人,也不能重复自己’,始终坚持笔墨语言随母题变化而变化的探索。在统一中见丰富性,在求变中见整体性,正是他所矢志不渝的艺术追求和一以贯之的创作经验。在题材至上的1970年代,钟增亚在主题性创作中就开始了对笔墨本体的探索,这在唯题材论的时代背景下是难能可贵的。因此在1970到1980年代的文化转型中,钟增亚以其笔墨语言的高度个人化引起了画界的普遍关注。得益于其对笔墨自身的锤炼,扎实的基本功和持续的刻苦训练使其在1980年代中期跻身于中国画坛最耀眼的阵营。1980年代后期起,钟增亚开始尝试多元题材的拓展,他将传统的笔墨情趣、造型韵致融入现代视觉形式之中,作品游离于优美与崇高之间,穿梭于历史、现实以及幻想的审美时空之中,呈现出更为多样化的审美风格。”

钟增亚(1940年-2002)1940年生于湖南衡阳,生前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湖南书画研究院院长等职,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初中毕业后考入广州美术学院附中的钟增亚,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大学期间,他师从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10年的求学生活成为钟增亚艺术创作的重要源头活水。

钟增亚的中国画以水墨人物为主体,以写生写实为基础,将传统的笔墨豪情、造型韵致和诗情画意融入现代视觉形式之中,达致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境界。他的作品充满着对生命的关切和对生活的热爱,又洋溢着创新创造的精神。岭南精神、湘魂楚魄是他创作的精神底色,浩荡雄浑、洗炼飘逸是他创作的突出风格。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2016年9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