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走马楼吴简的发掘是上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1996年10月,长沙市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在市中心五一广场东南侧走马楼街平和堂商厦建筑工地开展考古调查,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椭圆形水坑。经仔细查看,水坑原来是一处古代的井窖,其中窖藏的大量带文字的木板是古代简牍。

这篇简牍大约10余万片,多达200余万字,包括木简、竹简、木牍、签牌和封检等,上有三国吴嘉禾元年(232)至嘉禾六年(238)的年号。出土简牍呈灰棕色或黄褐色,长短宽窄各异,字体工整有序,隶中带楷。每片字数多少不等,木牍每枚80至120字,竹简每枚30字至40字。其内容可大致分为经济券、司法文书、民籍、账簿及名刺、官刺等类。这批简牍的数量超过全国历年出土简牍的总和,是研究三国吴国社会经济历史的宝贵资料。
走马楼简牍的保护和保存耗费了一代人的心血。一只竹简剥离下来,需要50分钟。算上前后工作耗时,一个人一天能剥七枚,而全部的简牍有十万余枚。这近十万枚有字简牍的花费了文物保护人员近20年的时间,全部脱水入库建档保存,无一枚编号错乱,无一枚发生缺失。

长沙走马楼三国简牍保护整理工作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了保护这批吴简,2000年开始立项兴建长沙简牍博物馆,2007年正式对外开放,是世界上首个以简牍为专题开展收藏、保护、研究、陈列展览和社会教育活动且功能齐备的大型现代博物馆。
【研讨会议程】
1、8月26日15:00
单霁翔作“城市文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传承”专题讲座
2、8月27日8:30-10:00
学术会议开幕式
3、8月27日20:00
赴长沙简牍博物馆观摩《湖南地区出土简牍展》
4、8月28日14:00-17:00
学术会议闭幕
5、8月29日8:00
赴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省考古所铜官窑基地参观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