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两年来,比起群展,各个艺术机构更加注重以个展的方式对艺术家进行推广。而蜂巢去年举办的“编辑景观”群展,以及这次举办的“作为窄门的绘画”群展,从创作媒介的角度对年轻一代的艺术家的创作进行观察。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负责人夏季风表示:“去年推出“编辑景观:媒介化之后的个体与工作方式”大型群展,意欲呈现在当代艺术开放性的框架内,尤其是在观念艺术和新媒体得以普遍运用之后,年轻一代艺术家创作的多重走向;本次推出的“作为窄门的绘画:80后艺术家邀请展”则针对这个群体,试图系统性梳理以绘画作为主要创作手段的部分艺术家现状。”
在摄影技术发明之后,有关“绘画已死”的讨论不绝于耳,也让这个话题变成了一个老话题。尤其是在当下艺术创作的媒介越来越多元化,甚至在媒介本身已经不再重要的时候,推出这样的一个大型群展,探讨年轻一代艺术家在绘画上的各种形式以及发展的可能性反而又重新变得重要起来。

另一方面,各种新媒体艺术的兴起,也并未对绘画构成严重的挑战,至少到现在为止,只是在众多已有的创作媒介和手法中,增加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的选择而已。绘画艺术仿佛具备某种惊人的自我疗伤和再生能力,在意识到自身的疆域和功能受到挤压,反而进一步开始思考自身的存在意义和价值,无形中拓展了绘画的固有边界。

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其说绘画趋于终结或者式微,不如当代艺术的逻辑进入了一个新的系统这种说法更准确,尤其是一些传统的针对绘画的价值评判原则和标准正在发生改变。在摄影术和新媒体之后的绘画艺术,不仅材质与手法空前丰富,同时不知不觉中也改变了艺术家的创作思维模式,进而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看之道。
这次展览试图以“窄”的形式呈现绘画自身的“宽”,虽然艺术家受邀参展的作品都是架上绘画,但在“80后”这一代艺术家身上,我们看到,他们在掌握图像文化所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在有效地消弭不期而至的负面效应;他们承受着绘画步入“窄门”的可能,事实上却拓展了绘画本身蕴含着的无限宽广和丰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