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租赁源于客户需要
卢江美校画廊创办者卢江在外地游历多年,几年前选择回家乡办画廊。经营期间,一些客户提出租赁需求,最终促成新业务的诞生。“我喜欢这幅作品,但钱不够。”“我怎么知道这些作品以后会不会升值?”“我只是需要一幅有档次的作品放在办公室里撑场面。”屡次听到客户这样的话语,卢江认为艺术品租赁可以解决他们的需求。
上林书院的负责人杜进双表示,外国艺术品租赁比较成熟,是画廊重要的业务来源。近期他也开始尝试这种形式。杜进双说:“花较少的钱就可以享受到艺术精品带来的愉悦,并且可以更换不同的作品,这是很有意义的尝试。”
日租金3毛至3块
卢江美校画廊主要租赁王树人、杨明光、魏建忠等一些本地名家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市场价为几百元到十多万元不等。
根据作品底价,租金设定在每天3毛至3块之间。除此之外,还需交纳一定的担保租金。卢江认为,这种方式可以让艺术品走进大众生活。“冷军、汤文选等名家的国画作品,售价通常在十几万元,现在一个月只需花1000余元租金,就可以把他们的作品挂在自家墙上。”杜进双说。
卢江坦言,艺术品租赁业务开展以来,业绩一般,主要是一些企业家租些字画放在办公室,以彰显文化品位,也有少量喜好艺术的家庭前来租赁。
艺术品消费需要引导
杜进双介绍,国外博物馆、美术馆、画廊的作品,特别是价值高的作品,常会以政府租赁的形式,拿到公共场所,如银行、政府机关、写字楼、酒店等处展示。“引导很重要,一些人喜欢艺术品,却不知道怎么与环境结合起来。”卢江表示,下一步将把艺术品与室内设计结合起来,印在宣传页上,引导大众消费。
在国内,艺术品租赁属新兴产业,从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逐渐扩展开来,但市场还不成熟,主要面临作品没有专业的保险公司、担保公司、价值评估机构做支撑。从事艺术品拍卖的湖北长江拍卖公司负责人介绍,武汉等地也推出了艺术品租赁业务,但效果不尽如人意。“艺术品租赁无论是对政府的艺术推广、节省开支,还是普通市民的艺术需求、审美普及都是有利的。虽然目前还属新鲜事物,但有意识地推广,总是一件好事。”对艺术品租赁未来的市场,杜进双持乐观态度。
相关链接
艺术银行
艺术银行是国内近几年来频频引起热潮的一个词汇,主要包括艺术品租赁业务、支持艺术品收藏等方面。
艺术品租赁并不是什么新行当,早在1972年加拿大就出现了艺术银行,它通过非政府文化艺术机构购买优秀的艺术家作品,再将作品转租或销售给政府机关、企业、私人用于陈列、装饰、收藏等。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是世界第三大的绘画收藏机构,但在收藏的近2000幅作品中,只有170幅用于常规展览,剩下的哪里去了?原来博物院把那些不展出的作品租给了上市公司或个人,租金可以用来更新基础设施或购买新的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