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月色旧藏女金石印人系列拍品将亮相中贸圣佳2016秋拍_艺术会展网丨文化艺术会展资源整合共享平台—艺术会展-展会-艺术展-会展网-展会信息-展会服务—让展览更专业 更便捷_
 
艺术会展网丨文化艺术会展资源整合共享平台—艺术会展-展会-艺术展-会展网-展会信息-展会服务—让展览更专业 更便捷 » 艺术头条 » 拍场快递 » 正文最新资讯 行业动态 展会报道 拍场快递 机构新闻 画廊新闻 文化艺术 工艺礼品 

谈月色旧藏女金石印人系列拍品将亮相中贸圣佳2016秋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12  浏览次数:46
   在中贸圣佳2016年秋季拍卖会中,一批由蔡哲夫、谈月色、王敦化递藏的拍品将亮相拍场,包括芭蕉女尼紫檀笔筒、芭蕉女尼紫檀笔筒拓本长卷等。
 
  《比丘尼传》中记载,清圣祖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平南王尚可喜在南海越井冈的南面,择了块风水宝地,庀材鸠工,为一意出家的女儿尚茹素(自悟)建了座檀度庵。粤人称为“皇(王)姑庵”,有诗赞曰:“一串牟尼出火坑,庸中佼佼铁铮铮。蒲团不堕红羊劫,笑彼飘霖孔四贞”。当时的平南王虽心疼爱女,然而茹素自幼目睹诸兄弟之横恣,忧患成疾,力恳为尼,王不能夺。只得精挑细选宫人十名随爱女出家,后来,这十女便分列“十门”,各自授徒。这其中,有一位名“无我”的,能诗善画,尤其擅长人物画。还在自悟没有出家以前,无我曾经为她画过一张肖像:画中自悟,披着满肩美发,穿着锦绣紫衣,非常美丽,可却蛾眉双蹙,好像心底埋着深深的忧愁。自悟看后,非常欣赏,认为无我非但描形,亦且绘神,形神兼备,妙入神品。有一说,当年随自悟出家的十人,乃是平西王的姬妾,若真如此,倒不知像无我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美女,平西王是怎么舍得她出家的。



 
  在庵中,无我日日焚香礼课,梵韵悠扬,精研佛经,少弄笔头,所以留下来的诗画书法并不多,更显珍贵。《续比丘尼传》中有记载过无我曾“尝写通体小影,支颐枕石而卧,蕉阴苔色,上下掩映。题句云:“六根净尽绝尘埃,嚼蜡能寻甘味回。莫笑绿天陈色相,谁人不是赤身来。”可知此笔筒所刻,便是以无我的自写小像为蓝本,且刻工功力精到,寥寥数刀,将意境表现的淋漓尽致,绝非凡人之工。笔筒成型后,便被深深存放于檀度庵中,秘藏甚久,当时的学士大夫,没有人能够一睹真容。后来,笔筒偶然失去,直到乾隆廿七年九天生日,笔筒重又现世,庵中人用百金将之赎回。经此一役,这件密宝方得重见天日。



 
  当年,檀度寺为广州四大尼姑庵之一(另外三间为无著、药师、三明),香火一向鼎盛。至道光年间,一对侧室母女被某方伯嫡妻逐出家门,这位侧室本为姑苏名妓,被逐出家门后,愁病而殁。凄楚之下,女儿终发愿出家,投身于檀度庵。法号“文信”,此女早年受过很好的启蒙教育,故入庵后在佛事之余仍攻书史,解诗词,书法亦工稳;画学荆洪谷,笔颇明秀,后学石涛,极苍莽之致,但作品秘不示人,所以流传绝少。文信常与当时文人谈艺,人们拟之为宋代的吴文英(梦窗)与藕花洲尼。当时,有一名士倾慕文信,为法曲献仙音十阕赠之,文信虽爱其才,却守身如玉。三十岁后即闭关,不复为文字,只以绘画自遣,知者誉之为“画尼”。画尼文信传世的书画文玩,多数都入了其再传弟子,女金石印家,蔡守夫人谈月色(古溶)的箱箧。其中,就包括这件与她们所栖身之尼庵的历史息息相关的笔筒。后来,这位才尼于檀度庵还俗,嫁与蔡哲夫后,笔筒也随之陪嫁,成为蔡家之物。哲夫对此物亦是非常喜爱,尝以之见示诸位南社好友,诸人见之,亦是惊奇,纷纷于月色手拓之笔筒拓片上和诗做题。在这拓本长卷上,这些文人名士对此物叹为观止,又纷纷依无我女尼旧韵成诗,一时名流,遍题四周,禅意文思,成一时雅集。上署名者,有罗振玉、程大璋、高天梅、吴梅、张尔田、关赓麟、王秋湄、汪梦秋、陈籙,杨千里,等等。
分享与收藏:  艺术头条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

 
七月DT模板
推荐图文
推荐艺术头条
最新文章

声明:本站展会信息均由会员发布,网站已尽严格审核义务,因办展过程的不可控性,部分展会可能会存在延期或取消举行的情况,请您参展前务必再次与组织方或展馆方核实,如私下参展遇纠纷,本平台不负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