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喻”意为“借古喻今”。“我喜欢这种‘借古喻今’的方式来营造一种现实的在场性,将过去的事或物转换成现在的问题。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就是把现实视作历史框架的一部分,在现实境遇下构建一种富有历史观的批判性的艺术表达方法,把传统的秩序置入现实的秩序时所引发的文化思考。这种非线性的空间切入,挟裹着种种因不同文化背景的传承所留下的痕迹。这些痕迹让各自的元素失去它们原有的固化状态,迫使我在调整中重新认识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符号元素。”顾黎明说道。
展览分为“汉马王堆”、“山水赋”、“门神”及“敦煌研究佛造像”四个部分,展出正稿和草稿共计100余件作品,通过对比、参照的方式呈现艺术家艺术创作的真实状态以及顾黎明先生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独特的个人风格。

在策展人薛扬看来,选择顾黎明的纸本作品来做展览,是因为纸作为一种最普通的媒介,记录着艺术家最具有即时性的灵感来源与涂绘过程,它时刻反映着艺术家遭遇问题时的犹豫与徘徊,也呈现了手与材质间情感的朴素留痕。“这个展览并非要完整展现顾黎明整个的创作历程和艺术面貌,而是借助他各个时期的纸本代表作品,来呈现艺术家多年各种艺术实验的状态,通过一个展览来展示其作品到文本嬗变的方法论构建的过程。当我们把这些纸质、手法、风格、时期均不相同的作品系统性地梳理展示出来时,其艺术脉络一定能给更多年轻艺术家带来启示。”薛扬叙述到。
在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美术评论家张晓凌看来,出生于60年代的顾黎明是20世纪80年代抽象艺术的积极倡导者,经历过“八五新潮”,有着对自由思想的执着追求、对世界独立的反思与批判,以及对于创造一种新自由的能力,“这些都使他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位重要艺术家”。

此次展览作为罗湖美术馆的学术品牌展、“名家系列”的年度展之一,罗湖美术馆馆长余建表示,顾黎明在当代与传统间深入的探索,形成了个人风格;其三十年艺术历程与深圳三十余年的改革发展之路呼应,此次展览在深圳的举办有着深远的意义。
据悉,9月11日上午10点半,罗湖美术馆不仅在展览现场就展览作品进行讲解,还将为小朋友们准备涂鸦材料,让他们天马行空的创想,施展于布袋之上。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