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拆迁工地屡现古董界碑_艺术会展网丨文化艺术会展资源整合共享平台—艺术会展-展会-艺术展-会展网-展会信息-展会服务—让展览更专业 更便捷_
 
艺术会展网丨文化艺术会展资源整合共享平台—艺术会展-展会-艺术展-会展网-展会信息-展会服务—让展览更专业 更便捷 » 艺术头条 » 最新资讯 » 正文最新资讯 行业动态 展会报道 拍场快递 机构新闻 画廊新闻 文化艺术 工艺礼品 

上海拆迁工地屡现古董界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26  浏览次数:92
  

中华新路上的“并蒂”碑 陈浩 摄 

       拆迁中的老房子,满目破落,多成废墟,有心人士却频频发现“古董”界碑。近日,相继有读者向本报反映,中华新路一处正在拆迁的老房墙脚,有两块“并蒂碑”;天潼路一带也发现“界碑群”,呼吁相关部门不妨“收容”。
 
  中华新路:“并蒂”碑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闸北区中华新路鸿兴路。门牌号“中华新路182弄”和“中华新路184弄1号”是“连体”的一排老房,檐高墙宽,虽经岁月沧桑,破败中仍显气势不凡。两块石碑“隐”在墙脚,并排肩靠肩竖在一起,成为了墙的一部分。记者看到,一块上面有“P.B.C。”字样,另一块写有“三星”“民国”字样。可惜的是,石碑大部分“入土”,其余刻字看不清楚。此外,老房墙体上也能看出历史的痕迹,很多砖上都有刻字,记者仔细辨认,有“HCT3”或“HCT8”等阳文刻字。
 
  老房正在动迁。中华新路182弄的居民赵先生说,石碑并排放置,是代表了两户人家。两块石碑之间的线恰如中轴线,两边房屋样式几乎一致。他回忆,这所老房子是1924或1927年建的,“主人是当年在人民广场建跑马场的工头的二弟、三弟”。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研究员吴志伟告诉记者,两块石碑都是“老东西”,应是租地界碑,有一定历史价值,值得收藏。但石碑入土较深,仅凭现有残存文字,很难确定是哪一国领馆发放的租地界碑,那些刻字也一时无法解释。
 
  天潼路:“界碑群”
 
  另有一位王先生反映,他在天潼路福建北路附近的拆迁工地中也发现多块租地界碑。
 
  昨天,在王先生的带路下,记者首先来到天潼路福建北路,此处大片老房正在拆迁中,已无门牌号可寻。一幢老房的墙基处果然“含”了一块石碑,上面有“B.C.LOT”“2223”字样。老房主人已迁走,室内被敲打一空,但“骨架”犹在。落水管滴下的水将石碑滴得湿漉漉的。
 
  王先生是一名旧上海历史迷,听说哪里动迁了,就赶到哪里拍照留念。他说,附近许多地方都在动迁,他还有不少这样的“发现”。
 
  随后,在一幢门牌号为“海宁路1157弄20号”的房子四周,记者找到6块相同内容的石碑也“坐落”在墙脚,上面有“A.&D。”“B.C.LOT”“11927”字样。之后,王先生又带记者来到热河路七浦路一片废墟旁:“11月22日,这里老房还在,墙脚有一块界碑,现在已经被工人铲掉,不知哪里去了。”照片显示,“失踪”的那块碑有“B.C。”“7428”等字样。
 
  昨天,吴志伟向记者重点介绍了“界碑群”中的两块。其中最令人惊喜的是6块海宁路11927号界碑。“B.C.LOT”表明是英国领事馆所发,时间为1924年。“A.&D。”是一家外国公司缩写。当时有规定,每隔一段距离竖立一块界碑,土地的每个角必须竖碑,这次完整地在房子一周发现界碑,很有价值。“此前,还没有类似的发现。”
 
  天潼路2223号石碑可在《上海道契》第七卷中查到详细内容。它由英国领事馆于1896年3月发放,最早租地人是英国商人爱尔格,后几经易手,1943年被日本株式会社恒产公司占用,编为日册9295号。
 
  历史学家:应先梳理
 
  吴志伟感慨地告诉记者,历史遗存下来的一些租地界碑,由于与房子连在一起,往往得不到较好的保护。有的作为垫脚石,有的充当墙基的石料,也有的索性被埋在烂泥中。走路时的磨损,雨水的冲刷,烂泥的浸泡,都会对即使坚如花岗岩的界碑产生损伤。“时间一长,碑上的字就看不清楚。”
 
  但现实也充满矛盾。“你不能在老房子动迁前就"挖墙脚",把碑挖出来。”为此他呼吁,本市在动迁一些地块时,不妨先邀请历史、文物专家“梳理”现场,以便可以在动迁的过程中,及时对一些有历史价值的老东西作抢救性保护。
分享与收藏:  艺术头条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

 
七月DT模板
推荐图文
推荐艺术头条
最新文章

声明:本站展会信息均由会员发布,网站已尽严格审核义务,因办展过程的不可控性,部分展会可能会存在延期或取消举行的情况,请您参展前务必再次与组织方或展馆方核实,如私下参展遇纠纷,本平台不负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