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佳士得迎来成立250周年,上海作为全球庆祝的重要一站,将于本周六(10月22日)在半岛酒店举行本年度上海秋季拍卖。
其中“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将呈献一系列西方印象派及现代艺术的重要拍品,焦点包括首次亮相中国内地拍场的哥伦比亚艺术家费尔南多?波特罗的作品。继波特罗去年首次在中国内地成功举办大型回顾展,这位哥伦比亚现代艺术大师具有鲜明特色的创作主题与风格,已经深入人心,备受好评。佳士得上海此次精选波特罗极具代表性的大型油画与雕塑各一件,以飨藏家。
费尔南多波特罗拍品一览

费尔南多波特罗(哥伦比亚,生于1932)《穿绿色裙子的女人》油彩画布
181x99cm1992年签名及日期:Botero92(右下)估价:RMB4,000,000-5,500,000
在费尔南多?波特罗长达60多年的艺术生涯,他创作的反映特定人群,圆滚滚和胀鼓鼓的标志性人物形象,具有极高的辨识度。《穿绿色裙子的女人》画中的女性,衣着性感,脚蹬红色高跟鞋,穿着高筒袜,撩起的紧身绿裙子,颇为诱人。她稳立于画面中央,在紧凑的空间里显得格外庞大,仿佛填满了整个画面。这一构图方式在波特罗的作品中十分常见,让他画笔下的人物更具体量感。
画中的女人不经意地抽着烟,眼睛瞥向一侧,似对观者的注目全然不觉,对脚边蜿蜒爬行的蛇,亦毫未察觉。蛇作为常见的艺术创作母题,也频繁出现于波特罗的绘画及雕塑之中。在本幅作品中,援引了圣经典故中蛇对夏娃的引诱,象征画中妖娆女子对男性的诱惑。波特罗仅将蛇的颜色与女性裙子、腮红以及眼影的色调相统一,便天衣无缝地将这意外来客融入到画作之中。波特罗画作的色感极为协调,他减少了色彩的种类,而是将同一色调在画作中反复运用,创造出和谐的美感,比如女人的粉色袜子呼应着裙子的吊带和头绳,而帘子的黄色又出现于桌上的玻璃杯中,同时应和着鞋扣的颜色。
《穿绿色裙子的女人》运用的强烈色彩,令画作充满了调侃意味。人物脸上那绿色的腮红,以及那红得刺眼且小得过分的鞋履,透露出一丝幽默感。这幅画将工人阶级严肃的形象与诙谐搞怪相混搭,以艺术家新奇独特的手法进行呈现,乃波特罗的上佳之作。

费尔南多波特罗(哥伦比亚,生于1932)《母爱》铜雕黑色铜锈
45.1x19x19.7cm2003年估价:RMB1,400,000-2,000,000
签名、编号及铸造标记:Botero2/6(底座)附艺术家开具的证书
费尔南多波特罗从事艺术已有60年之久,多活跃于国际舞台,在同时代艺术家中声誉极高,大受追捧。如今,波特罗独特的风格已是家喻户晓,他模糊了虚实界限,乐此不疲地表现圆滚滚的夸张形象,而此类形象正体现了他对艺术史及视觉呈现的敏锐触觉与诙谐态度。
波特罗擅用多种艺术媒材,运用油彩及粉彩作画已是炉火纯青,做起大理石和铜雕亦是得心应手。自20世纪50年代,波特罗尝试调整静物在画面中的比例之后,首次在绘画中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将曼陀铃上的音孔描绘得极其微小,显得不合比例,意外发现在画作上这件乐器看似庞然大物,效果夸张。那幅曼陀铃的静物画,因此成为了催化剂,使波特罗开启了对表现体量与形态终其一生的探索。到20世纪70年代,波特罗对扭曲形体,并使其膨胀的狂热,从绘画艺术拓展至了雕塑领域。如他所说:「在我一生中,我觉得我总是想借助雕塑表达点什么。我有强烈的欲望,想要去触摸我所创造的形象,这能让我感受到别样的愉悦。」的确,波特罗的所有雕塑作品,无论是早期的小型头像,还是现今他那些饱满的男人、女人和小孩的大型雕塑,都表现出了这位艺术家对创造的挚爱与享受。
波特罗艺术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家庭生活,他尤其着意刻画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在这件作品中,波特罗展现了抚育孩子的母亲形象,强调的是母爱这一永恒又普遍的主题。他通过运用简洁的线条,创造了这一动人的作品,娴静而柔美,唤起了我们共同的人性。
其它西方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拍品一览

法朗索瓦斯吉洛(法国,生于1921)《蜕变》油彩画布73x92.1cm
1979年估价:RMB280,000-400,000艺术家花押印及日期:F.Gilot1979(右下)

马克斯恩斯特(德国,1891-1976)《无题》油彩画布(喷涂技术)
73x60cm约1960年估价:RMB5,500,000-8,000,000签名:maxernst(右下)

贝尔纳布菲(法国,1928-1999)《埃米尔》蜡笔水彩画笔印度墨水铅笔纸本
65.1x49.6cm1966年估价:RMB1,000,000-1,400,000

安德烈克布拉吉利(法国,生于1929)《海神尼普顿的骏马》
油彩画布197x246cm1977年估价:RMB800,000-1,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