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壶体饱满,直口流,盖面堆贴树叶纹,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壶身也同样堆贴花卉纹,细节处流露出制作者之精细做工理念。德化白瓷因其产品制作精细,质地坚密,晶莹如玉,釉面滋润似脂,而备受海外收藏者的喜爱,也有“中国白”之称号。
此壶运用的德化窑的堆贴技艺,贴花先用模具或捏塑,制成所需的花卉、铺首等部件,经修整以后,用泥浆粘贴丁已修好的器物胎体上。由于贴花纹饰较为清晰,堆花纹饰较模糊.因而在装饰时往往堆贴并用,先堆后贴或以贴补堆,装饰效果如同浮雕,立体感。签条可以追溯其来源为:L.Wannieck旧蔵,其为收集中国艺术品的著名波兰裔法国古董商。

此壶以段泥制成,色泽古朴,造型工整,壶身刻字颇有韵味,流把与肩连成一线,整体线面明畅、功法讲究、玉润饱满、一气呵成。壶盖外沿与壶身上口沿紧密结合、严丝合缝,微细中见神韵。形制端庄大方。器胎用料讲究,壶体呈红褐色,柔光内藴,温润如肤。体胎薄厚均匀一致,风格淳朴独特。此紫砂壶乃曼生平生诗词功底的展示,以壶为书,载其所学,是美学价值与文学价值珠联璧合之作。
陈曼生(1768-1822),清浙江钱塘(今余杭)人,名鸿寿,字子恭,号曼生,一号种榆道人,曼公,曼龚,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等,西泠八家之一,善书法,篆刻,嘉庆十六年(1811)左右,任溧阳县宰,好紫砂工艺,自绘紫砂壶十八图样,请杨彭年及杨之弟妹并邵二泉等制壶,自在壶上刻铭,称“曼生壶”。

兔毫茶盏是宋朝建窑最具代表作品之一,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在黑色釉中透露出均匀细密的筋脉,犹如兔子的毫毛一样纤细柔长,兔毫花纹在茶水里交相辉映,令人爱不释手。
此件剔犀茶托,形制美观,由于在刀口的断面显露出不同颜色的漆层,层层环绕的肌理效果极其生动。兔毫盏的兴起,与宋代茶文化的发展有着直接关系,宋代皇帝好茶,因此带动了贵族士大夫的好茶斗茶风气,而日本也受此影响,将茶文化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