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赵:关注机械这个方面其实还是需要一些时代因素的
游:可能小时候周围都是炼钢炼铁的工人
赵:那差不多是九十年代的湖南
游:是的,我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大钢铁厂,每天路上都是运钢材的车,我们家那个地方本来不适合做钢铁厂,没有煤也没有铁,交通也不便利,小时候耳闻途说是因为毛主席他老人家说要在自己家乡建一个钢铁厂,就有了我们那里
赵:作为主席的同乡人也是蛮有包袱的
游:(笑)我们那没有钢铁技术工人,所以从北方调了很多工人在我们那里,我们四周都是说湖南话,但是只有我们那一片都是说普通话
赵:十分契合人造景观的一个概念
游:很荒诞的一个地方,厂里效益也不好,小时候经常跟小伙伴去厂里偷点废钢废铁什么的。我十岁才听的懂湖南话,之前我堂妹跟我说话我都听不懂
赵:这样说的话就像是你的那一片区域的人都是空降过去,突然形成了聚落
游:对,就是一个空降区域,遍地都是东北饺子馆东北菜什么的,然后说话的腔调也是东北的感觉
赵:因为你一说钢铁之类的,并且包括你的作品给出来的感觉。第一个印象就是东北。但是想想你家不是在东北,还是蛮奇特的
游:因为是政策的号召,就从首钢和鞍钢调了很多工人去我们那儿
赵:感觉是一种外来的一种工业文明,但是在这个地方并没有根基
游:所以很多我父辈的人都是因为觉得是主席的家乡然后来到我们那,来了才后悔,觉得又破又烂。一座很荒诞的十里钢城和十万人
(二)
游:你觉得我2015年的那一批作品怎么样
赵:这一批仪式感很强,完成度也很高,就是这种带照片包括现在还在画的有影像感觉的作品,在国内来说90年代是个高峰。作品构图和线条处理的硬朗是造成仪式感的主要原因。你在画的两个主要部分,一个是矩系列,一个是矢量操作。最近的小画趣味性多了一些。具体的要做这几个系列原因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能需要再明确,再清晰一些
游:我更多的可能还是关注了一些绘画性上的问题,比如怎么处理一些图片,怎么处理一些物体之间的关系。确实我也再思考接下来的作品往哪个方向走,毕竟重复同一种题材和构成不是我想追求的东西,所以我之前也尝试过一些别的题材例如衬衣、衣服、鞋子、柜子之类的,但是为了这次个展的面貌还是更多的呈现了家用电器这个题材的作品。我觉得仪式感是从形而上读这些画,肯定是很重要的,如果是只讨论空调冰箱就往形而下说了。可能接下来的一些创作会更注重画面的构成方式去表达物质过剩和精神匮乏之间的一个矛盾。
赵:关于家用电器,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因为本身具有实用性。怎么能找到一种特别合适的方式能剥离掉它的实用性,然后再来寻找审美意义或者批判意味
游:我觉得就是它本身的一种横竖机构通过连续不断的组织,编织成一种网状结构,能够让我联想到我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生活方式,按照一些固定的轨道行走,或者规矩规律办事吧。所以最后的那一遍破坏性效果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发泄渠道
(三)
赵:其实有一点对国美这边的传统,就是你从本科到研究生,有没有一些考虑,包括不同工作室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游:具象表现绘画工作室比较强调看的方式,就是将已有的绘画方法和观念悬置起来,用眼睛纯粹的去观察事物当下的样子,具体的方法我们讲的比较多的就是在一张画面上不断地抹去重来,比如我们会画一些石榴,从新鲜的一直画到它腐烂,中间不断推翻上一次的观察经验,这对我画面最后的一道破的工序还是有些影响的,画面会始终处于未完成感的状态,然后有修改的痕迹的叠加。因为具象表现绘画是以海德格尔的诗性世界为创造蓝本的,我的画面会有一些现实的政治性世界的元素,这里面就会有一些区别
赵:对于国美的认知,或者你对于这个传统有没有一些个人化的理解
游:国美在我印象里还是比较有个性的那种,在当时大家都在苏派绘画里比拼的时候,率先开启85新潮,在85新潮后火热的时候又重新回归了传统,我是07年进的美院,当时我们老师还是比较强调传统绘画功力的,最近这几年感觉美院的老师和学生又慢慢从这个思路里跳脱出来重新和时代接轨的感觉。
赵:上面提到传统的绘画功力具体的指向,比如
游:就是既有传统的苏派功力又要有对具表绘画方式的掌握
赵:你的导师是,我好像没有问过
游:焦小健,杨参军,章晓明,赵军
赵:之前谈到的一点,你绘画中政治性世界的元素
游: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就是和诗性世界相对立的,用对立抗争的眼光正视世界的,有理性逻辑的一种思维方式
赵:有理性逻辑,这一点我来解读的话有倾向于你对具象绘画里面海德格尔式的诗性世界叛离的一种趋向,倒不像是政治性的。有的可能是对于由于机械化导致社会异化关系的一种思考具体到作品上,呈现的是矢量操作和矩阵两个系列之间的关系
游:我觉得你说的很对
赵:(笑)有一种被颁发了好人卡的错觉
游:我觉得作为一个画画的来说,我就是一开始找到了一个窗口,接着就是不断想把看到的风景画的更贴合我内心的一种感受,有可能是从作品的数量的累积,或者是对画面传递出来的感觉与内心感受还没有那么贴切的一种不断探索,但是探索的最终目标在哪里可能就是在画的过程中不断去寻找,有可能已经做到了,有可能还远远不够
赵:先谈矢量操作这个系列,具体受到了那些方面的影响。之前有说到90年代由于影像导致的一个绘画向影像学习的高峰期
游:矢量操作这个系列的大部分作品的图像都源自网络
赵:源自于网络,但是就你选择的主题而言。这个应当不算是个巧合
游:具体的可能会有一些Borremans,有可能受到过一些他的影响
(四)
赵:所以现在其实可以借这个展览,算是个契机,将之前的阶段做一下梳理,可能会更清楚
游:这个我也提到过,我的想法就是矩系列作品都是比较大幅的,没有人的,比较冰冷的一个世界,但是通过我自己的画法会有一些人的温度,而矢量操作这个系列,是有人的,是有声音,有动作,但是我想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冰冷的机械的操作流程
赵:其实在你作品的这两个系列链接起来的话里面有一点点隐痛的感受。因为我之前是深切体会过一个机械化操作流程对于人个性的泯灭和异化。
游:会有一些苦涩的感觉吧。我觉得这种苦涩一部分源自我小时候看过的一些我父辈的绘画,他们特别喜欢画一些破砖烂瓦的房子,也很有他们那个时代的印记。
赵:你画画有家庭继承的因素
游:我父亲也是画画的
赵:可以聊一下,有没有一些绘画思想方面的影响。你所感受到的他作为一个画者,他所在的系统是怎样的
游:思路上面应该没有什么影响,他在当时我们那个地方是属于绘画功夫比较好的,他也比较沉迷于这个,所以写实功力还是不错的,他在我这个年纪就选择开画室养家糊口了,之后就没有怎么画画了,所以他会比较把他没走完的路寄托在我身上吧
赵:我可能倾向于认为那些荒诞的钢铁厂及其周边的环境对你的影响要大得多
游:这个确实,因为我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在这个厂办学校成长起来的
赵:对于你选择这条路应该也是相当大的影响因素
游:这个是的。应该是在这个阶段才慢慢开始想画这个题材,之前的一个阶段是比较偏重画人物的,有点批判现实的感觉,这个阶段也有这个意味,也有一些家乡见过的场景的感受,然后做过一些材料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