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二十品”指选自洛阳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其中十九品在古阳洞,一品在慈香窟,内容一般是表达造像者祈福消灾的。造像题记及其拓片中较精确者以“品”為单位,“二十品”的名目最早出现於清末学者康有為的《广艺舟双楫》和方若的《校碑随笔》中。从书法艺术上来讲,“龙门二十品”集中代表了洛阳魏碑乃至整个魏碑书体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了康有為对魏碑的“十美”之誉: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龙门二十品”长期以来被视為魏碑书体的法帖范本,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享誉海内外。
“龙门二十品”计有:
一、《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為亡息牛撅造像记》
二、《步轝郎张元祖妻壹弗為亡夫造像记》
三、《比丘慧成為亡父始平公造像记》
四、《北海王元详造像记》
五、《司马解伯达造像记》
六、《北海王国太妃高為亡孙保造像记》
七、《云阳伯郑长猷為亡父等造像记》
八、《新城县功曹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记》
九、《邑主高树和维那解伯都卅二人等造像记》
十、《比丘惠感马為亡父母造像记》
十一、《广川王祖母太妃侯為亡夫广川王贺兰汗造像记》
十二、《邑主马振拜和维那张子成卅四人為皇帝造像记》(优填王造像题记)
十三、《广川王祖母太妃侯為幼孙造像记》
十四、《比丘法生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记》
十五、《辅国将军杨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记》
十六、《安定王元燮為亡祖亡考亡妣造像记》
十七、《齐郡王元佑造像记》
十八、《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记》
十九、《比丘道匠為师僧父母造像记》
二十、《陆浑县功曹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
“龙门二十品”自清乾隆年间始被黄易(1744-1801)发现并捶拓以来,拓本广布,盛行於世。但是,随著时间的推移,原石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民间流传的拓本的保护不力,以致损失严重;再者,国家对碑帖(石刻)的管理日趋正规,特别是对一些著名碑刻,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不允许私人随意捶拓等种种原因导致市面流传的拓本数量减少。
清末民初,金石学兴盛,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量翻刻、假拓应运而生。而近年以来,碑帖(石刻)拓片由以前的曲高和寡已逐渐变為收藏的热门,其价格也在不断攀升。随著市场和利益的影响,大量的翻刻、作偽的“龙门二十品”拓本流入市场,以偽充真,造成了现在市面上流传的拓本鱼龙混杂的局面。这些贗品影响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误导了很多的爱好者和收藏者。
通常情况下,拓片真偽都是通过校勘拓本的先后和著录来查核的,并根据纸张墨色、装裱形式、碑帖上的题记和收藏印来判断它的价值。而且拓片内容丰富,涉及到多个学科知识,收藏者需具有丰厚的文化积累,对歷史、美术、书法要有壹个综合的认识。对於鉴别碑拓的真偽,藏家要经常註意观察、研究拓片,并熟悉某些拓片的特征。但这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需要藏家长期的文化积累和广泛地接触才能达到。
因此,面对混乱的市场情况,為了让大家对“龙门二十品”有更直观的认识和接触,并扩大交流,振兴金石文化,荣宝斋洛阳分店以坚持发扬民族优秀文化為己任,承蒙尊汉堂张志亮先生大力支持,特筹备了此次展览。张志亮先生二十多年来致力於金石拓本的收藏和研究,此次展出的清末、民国拓本是其多年来珍藏的整纸原石拓本,必将给大家带来一场金石文化盛宴。
本次展出拓本包括了“龙门二十品”的清代原石拓本、民国原石拓本、翻刻本、硅胶本、宣纸印刷本等五种版本共计100余帧,将煌煌鉅跡和高仿偽作置於一堂,列阵对比,见微知著,向世人展示艺术瑰宝“龙门二十品”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风采;同时使广大收藏家及艺术爱好者熟悉了解各版本的鉴赏鉴别,去偽存真,正本清源,為传播金石文化和书法艺术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