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画本科生不会毛笔说起:书法的背后是文化_艺术会展网丨文化艺术会展资源整合共享平台—艺术会展-展会-艺术展-会展网-展会信息-展会服务—让展览更专业 更便捷_
 
艺术会展网丨文化艺术会展资源整合共享平台—艺术会展-展会-艺术展-会展网-展会信息-展会服务—让展览更专业 更便捷 » 艺术头条 » 文化艺术 » 正文最新资讯 行业动态 展会报道 拍场快递 机构新闻 画廊新闻 文化艺术 工艺礼品 

从国画本科生不会毛笔说起:书法的背后是文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15  来源:东方早报(上海)  浏览次数:1333
 Epqn-fxypipt1370983
美术高考现场

  顾村言
 
  这次参加北京画院年会研讨会发言,首先想说的是,这个标题里的“国画专业本科生不会拿毛笔”,乍看似乎耸人听闻,但这其实是一位美术学院院长在一次山水画论坛透露的,且是实情。
 
  他后来解释说:“我所在的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现在招生考的大多是速写、素描、色彩,这带来一个巨大的困难——招进的学生或许连毛笔都没有拿过。我认为中国画现在处在一个危难时刻。一定要明白中国画的中国是什么意思,究竟什么样的画才是中国画?”
 
  我个人以为对中国画而言,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因为油画、版画不讲究书法可以理解,但中国画本科专业如果对中国艺术最核心的书法从无接触,而且考试最重要的是西式的素描,那么对于笔墨的理解也就可想而知,因为书法不是单纯的书法,书法所承载的是中国文化的修养与对中国文化理解力程度的体现,在这里,书法不过是一个载体。而至少从唐宋以来,中国画就不仅仅是中国画,一直是文化修养的综合体现。所以,中国画的一笔下来,一根线条出来,就足以判断其中国文化修养与中国画修养的高与低。
 
  至少在宋代以来,中国画就不单纯是一个画种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话题,所以,其实我们在这里讨论的语境也是中国文化的话题。
 
  回到原来的话题,这里的国画专业本科生是指刚入学考入国画专业的本科生。我曾有意识地对一些国画专业毕业生做了一个小调查,结果让人十分意外,以对书法较为重视的中国美院来说,根据报道,2013年国画专业计划招生5人,按照常规起码应该有30人进入复试,但最后的考生连这个数目也没有达到,初试阶段出现了不少考生竟连毛笔也不会拿,更不要说使用毛笔去画山水或人物了。一些地方美院为确保中国画专业不至于因没有生源而取消,于是自降招生门槛,面对连毛笔都拿不好的这些考生,很多美院不得不放弃国画的白描考试,转而参看他们的素描、色彩等西方画法的成绩。
 
  我个人的认识是,书法以及书法承载的文化或者说滋养对于中国画是非常重要的,舍此则无法理解中国千百年来的绘画传承与现状,不懂书法,则不可与之谈笔墨,也不可与之论真正的中国画!
 
  笔墨在中国画的发展中,如果用语言比喻,笔墨就是可以说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语法系统,有单词,语法,上下文语境,文气等。
 
  书法并不仅仅是书法,或单纯使用毛笔这么简单,书法的背后是修养,是文脉。
 
  世界上无论哪一个民族,对于自己的文化精华从来是精心呵护并进行传承的,首先当明白自己的文化与艺术的根系所在,否则则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艺术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根本在于从一开始就注重于象与线条,这与中国文化中注重诗意、哲学与对于艺术的提纯有着极大关系。
 
  尤其是文人画一脉,越到高格,越见出对于内在学养与书法的巨大要求。到写意画一路,越简,则要求越高,中国画因为草书与金石书法的影响,形成的写意画,尤其是写重神而不重形的代表艺术,这是一种高度提纯与极尽反映性灵自由的艺术,工笔与写意,一种是拘于物,一种游于物,不为外物所拘,所以齐白石在比较二者后就爱写意“因其能畅神也”。
 
  以书入画始于何时不可考,但目前可见的西汉早期壁画羽人图,其线条可以感受到其与飞动的汉简书法等的内在联系;魏晋时期的嘉峪关、敦煌砖画,也与简书书法相关,几乎均为写意,线条自在而恣意,有的甚至与齐白石的写意性暗合。从唐到宋,再到元明清乃至近代的山水人物花卉三门,无论哪一门,无不与书法的修养气息密切相关
 
  不说写意画,其实工笔一路,从宋徽宗到仇英,读其工笔之作,其内在的线条,对于书法与学养的要求也极高其实古人工笔很多也是写的,而当下很多制作渲染性的工笔画,与之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近几十年来出现“国画专业本科生不会拿毛笔”这样的怪现状与中国美术教育的西化与功利化、八股化有着莫大关系。一个原因当然是近现代以来中国面临史无前例的巨大历史变化,而这样的变化是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然而这并不足以说明问题,因为看民国时期的北平艺专与上海美专国画专业的招条简章与课程表,可以看到对于古诗文修养、金石书法有着十分明确的要求。其实中国艺术虽然传承明显,但也一直是开放性的,对于西方艺术,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关良、等因为有深厚的中、西画素养,自行探索,也确实开拓了中国国的新境界。
 
  真正的变化其实是在这半个多世纪。尤其是苏式素描教育成为一套准则以后,渐渐趋于八股化,相关部门的文化惰性与美术升学考试的利益抱团化也使得这一八股成为一种程式
 
  其结果有两个方面,一是艺术论为宣传的工具。一些画作虽机械地注重画家造型能力,用的是笔墨,但由于教育的西化,笔墨的质感与所承载的文化性大大削弱,因之笔墨能力与审美性也迅速减退。
 
  另一个结果就是沦为资本炒作的工具,除了一些的当代水墨,一些并无真正笔墨功力的伪写意、行画也大行其道,满纸匠气俗气的行画受到追捧,这与整个收藏群体的土豪居多不无关系。
 
  中国画的写意性与书法密不可分,写意性是中国人自在心灵的一种飞扬,中国人在艺术方面很早就摆脱了对物象的奴性成分,注重内在的情感与抒发。然而,如果站在中国文化发展的立场来看,这几十年来的中国画教育是并不成功的,也是有太多反思之处的。
 
  (本文系北京画院年会研讨会主题发言整理)
分享与收藏:  艺术头条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本科生、书法、高考、国画 

新闻视频

 
七月DT模板
推荐图文
推荐艺术头条
最新文章

声明:本站展会信息均由会员发布,网站已尽严格审核义务,因办展过程的不可控性,部分展会可能会存在延期或取消举行的情况,请您参展前务必再次与组织方或展馆方核实,如私下参展遇纠纷,本平台不负任何法律责任。